短视频带货AB面 虚假营销套路得看清
“耗资百亿”“8A景区”“把迪士尼按在地上摩擦”……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一些温州市民、外来游客的抖音首页被瓯海一家名为“泰·快乐”探险乐园的广告占据。但当大批市民游客慕名而来后,却败兴而归——设施简陋、卫生杂乱、管理不足,不少人直呼“被抖音视频骗了”。
事情发酵后,这些涉嫌虚假宣传的广告视频已被勒令删除,相关部门也已介入调查,瓯海“泰·快乐”探险乐园目前已暂时闭园,并对因虚假宣传而误导购票的用户,开通退票渠道。
类似的宣传套路其实屡见不鲜。在各大生活类App跟社交媒体,常常能见到不少网红达人、探店博主打卡各种美食、景点,推介手段更是纷繁复杂:图片加个滤镜,菜量翻个番,造型专门做,溢美之词随便写……令人心驰神往的图片和视频被制作出来在平台推送后,“收割”一波又一波的新消费者。
医疗、美容等领域是网络虚假宣传的重灾区,视频、文字或是直播广告在各类种草平台泛滥。这类行业广告通常以制造焦虑,虚假宣传医生资历、医疗资质,夸大产品功效、服务疗效的“套拳”方式牟利。今年3月,温州市场监督管理局通报了一批医疗美容行业典型违法案例,并将查处的部分典型案件予以曝光。
这类夸大性广告固然为经营主体带来了一定流量,但也会成为扎向主体自身的一把双刃剑,给品牌和口碑带来的负面影响远甚短时间内涌入的快钱。
瓯海区市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涉及虚假宣传的广告会在发现后第一时间联系相关主体下架内容,并依据相关法律追究责任。“尤其在抖音、小红书这种新型商业营销平台里,餐饮旅游等重点行业的宣传监管需要更加仔细。这直接关系到市民游客对一座城市的印象,会影响消费者的信心和消费的提质升级。”上述负责人表述。
涉及虚假宣传的广告主、经营者、发布者之间的具体责任该如何划清?相关律师表示,发布虚假广告,欺骗、误导消费者,使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由广告主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不能提供广告主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消费者可以要求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先行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