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领导要把握乡村振兴推进的10个关键点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和农村问题是党和国家的重中之重。中国发展的不充分、不平衡主要是农村发展的不充分、不平衡,乡村振兴战略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依靠全面深化改革激活市场,全面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活力和内生动力,提高内生发展能力,走内生型乡村振兴之路。
1、农村现代化不同于城市现代化
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综合的过程,一般以发达国家作为参照,即国家通过一系列革命性的变迁成为具有现代特点的综合过程,也就是变落后为发达、富强、先进的过程。
农村现代化与城市现代化在很多方面都不一样,因为农村与城市的功能定位不一样。农村承担的功能主要是农产品、生态产品的供应,同时也是城乡居民生活休闲的空间;而城市主要是一种高密度的产业集聚,主要是工业、服务业,以及要素集聚。现代化的农村应该是山清水秀,一派田园风光,农村要实现现代化则要构建现代化的乡村产业体系,这与要素集聚、服务业发达的城市是不一样的。
2、乡村振兴面临的四个问题
中国发展的不充分、不平衡主要是农村发展的不充分、不平衡,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实施了乡村振兴战略。我国现在的农村发展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与发达的农业强国相比,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较低。
2016年我国劳均农业产出不及挪威、新西兰、美国、以色列等国家的4%,同时由于种粮的比较效益较低,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不高。
第二,城乡收入差距仍然很大。
2019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是2.64:1,去年为2.56:1,这是一个较大幅度的下降,但现在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还远远高于改革开放初期的水平,比如说1985年城乡居民收入之比是1.86:1,也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的水平。
第三,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大量的中青年人口由农村转移到城市,我国农村已经迈入了深度老龄社会的门槛;与此同时,农村的养老设施却比较短缺,养老服务远远跟不上社会需求。
第四,与城市相比,农村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还比较滞后,距离实现中央提出来的到2035年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
3、乡村振兴应该避开四个误区
一是以为乡村振兴意味着乡村人口比重的提高。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标志,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随着经济的发展,乡村人口会持续向城镇迁移,因此未来农村的人口会不断下降。
二是以为村庄的减小意味着乡村的衰败。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未来乡村的人口会进一步下降,人口少了,村庄也会减小,甚至有一部分村庄将会消失。但我们不能把城镇化进程中一些村庄的减小和消失简单看成是乡村的衰败。
三是把城市规划建设的方法照搬到农村。
乡村跟城市的功能定位是不一样的,不可能也不应该把城市规划建设的方法照搬到农村。
第四个误区,将农业现代化与小农生产对立起来。
小规模生产经营是中国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形态,虽然随着现代化的推进,未来会有新的主体形态;但是,我想这种小农生产、小规模经营将会长期存在,关键是如何有效地把小农生产跟现代农业有机衔接起来。
4、走内生型乡村振兴之路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依靠全面深化改革激活市场,全面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活力和内生动力,提高内生发展能力,走内生型乡村振兴之路。激发内生活力关键在改革创新,包括土地改革、产权改革、企业组织改革、支持保护体系等。
一是全面深化农业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
二是全面落实和放活农村土地经营权;
三是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
四是加快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同等入市;
五是通过市场交易加快建立进城落户农民承包地、宅基地转让的机制。
5、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
我把乡村振兴归纳为12个字: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既发挥好政府的主导作用,继续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力度,优化农业保护政策体系和强农惠农政策,同时更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6、要推进城市的资本下乡
7、优化基础设施布局
8、多形式地鼓励人才下乡
9、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
10、希望农村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同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