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振兴添“薯”光,“小红薯”种出“大产业”
割藤、翻土、挖红薯……一垄垄红薯破土而出,露出大地最初的色彩,新鲜的红薯摆满了田间地头,个大红润、体态饱满,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曾经不起眼的小红薯,如今成为村民们增收致富的大产业。
红薯行业种植现状分析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红薯生产国。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数据库统计数据( 2020 年) 显示,我国红薯产业以占世界30.40%左右的种植面积,收获了占世界总产54.97%左右的产量。多地采取“合作社+家庭农场+基地+农户”模式,通过提供技术指导和政策资金扶持,鼓励引导农户种植有机红薯,红薯产业成为我国富民兴村的特色产业。根据我国气候条件和耕作制度的差异,全国红薯生产分为五个生态区,即北方春薯区、北方夏薯区、长江流域夏薯区、南方夏秋薯区和南方秋冬薯区。
中国的红薯栽培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红薯的栽培分布很广,南起南海诸岛,北至内蒙古,西北达陕西、陇南和新疆一带,东北经辽宁、吉林延展到黑龙江南部,西南抵藏南和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黄淮海、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各省是我国红薯主产区。目前国内红薯生产大省主要有河南、四川、山东、湖南、湖北、安徽等。
红薯行业发展趋势
食用价值进一步提升
红薯的营养丰富,其中含有大量的可食用纤维,矿物质,维生素,黏多糖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物质,适量食用能够提供大量的热能和营养素,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以及食品营养的需求越来越高,红薯的保健作用受到了足够的关注。红薯作为碱性食品,能有效消除大量肉类产品的摄入而导致的营养失衡问题,吃红薯具有促进胃肠蠕动的作用,可加速排泄,减少动物性食品中有害物质在人体内的危害,从而起到身体保健,防癌促健康的作用。
品牌效应凸显
目前我国种植的红薯品种有十余种,除了供人们食用之外,还延伸加工出了红薯干、红薯饼、红薯粉条及各种休闲食品。同时,红薯家宴、红薯粉条、红薯面粉、红薯饮料和各种红薯小食品,借助电商平台和红薯经销商,全方位多角度得到宣传推介,这都提高了红薯产业质量效益和红薯品牌市场的竞争力。
产业效应增强
种植一片红薯,发展一个产业,链接一批农户,富裕一方百姓。作为河南知名的红薯产地,通许县红薯种植规模超5万亩。近年来,通许不断通过一系列帮扶政策和针对性强的措施发展壮大脱毒红薯产业,引导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特色农业转型升级,精选适宜河南生产的鲜食红薯品种,发展优质高效高产的淀粉薯品种,力求好薯出好粉。目前已形成脱毒红薯科学育苗、红薯种植、订单收购以及电商销售的一条龙产业链有机融合,一二三产全面发展的新态势初显,将“小红薯”做成大产业。农产品深加工,是提高附加值、打造全产业链的重中之重。通许县围绕红薯产业,做强产业链,打造占地300亩的红薯淀粉产业园。园区全部投产后,预计将年消化红薯24万吨,年产红薯淀粉4万吨,可有效拉伸酸辣粉产业链条,解决通许县酸辣粉产业园酸辣粉面饼原料供应问题,增加薯农收入亿元以上。小小的红薯,成为拉动当地农户增收致富、实现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成为村民们发家致富的“金疙瘩”,为各地经济发展带来新“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