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数字化潜能 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在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提出,深化数字领域国际交流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缩小数字鸿沟,在互联网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更多国家和人民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这就要求,要着力加强数字经济领域交流合作,为推动全球以数字化实现经济社会繁荣发展和普惠共享贡献中国智慧。
一、数字经济规模增速显著,数实融合逐渐深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高质量数据的积累,我国数实融合正迈向更广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新发展阶段。一方面,数字产业化的根基作用和动力源泉特征明显,在新基建等前瞻性部署的成功实施下,算力、算法、数据、平台一体化的协同创新体系已初步形成,关键核心的“卡脖子”难题不断被攻破。另一方面,产业数字化背景下数实融合的主战场地位日渐显现,企业在数字经济中的主体作用日渐突出。依托超大规模市场、海量数据资源、丰富应用场景,国有企业起到标杆引领作用,积极构建数字企业或产业生态,探索数字经济应用新场景,通过价值网络、价值生态共建、共创、共享,提升自身竞争力。中小企业参与数实融合积极活跃,以数字技术为工具,以创新为驱动力,将数字化转型作为企业发展重要战略组成部分,通过数字技术提升产品质量与服务效率,重塑企业价值链,推进商业模式、决策模式和管理机制创新。以新型智慧城市、掌上办公、云展览、未来工厂、互联网医院等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新赛道体现数字化全面赋能实体经济,推动新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趋势。
二、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持续完善,数字化公共服务创新不断,为数字经济提质增速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我国对外积极参与和推动数字经济全球治理,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和规则,加快构建开放、兼容、安全、高效的全球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对内加强顶层设计,面对数字经济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特点,坚持发展与安全并重、创新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适时出台数字经济相关政策,重视法律和制度建设,持续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近十余年来出台的数字经济相关政策超300项,为鼓励并规范新技术在各行业、各领域的创新应用,引导企业发展与社会责任并重,保护市场公平竞争,维护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推动数字经济规范有序、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新型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呈现出法治化、精细化和自律化的新特征。
三、科技创新成果持续突破,数字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为做大做强做优数字经济提供持久驱动力。数字经济的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为进一步释放科技创新活力,夯实数字经济未来的基石,国家加大对科技创新和重点发展领域的规划,重视产学研协同,在制定一批惠企创新政策,引导企业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进行前瞻布局基础前沿研究的同时,也积极推动高校和科研院所将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加强创新体系建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与企业协同,瞄准数字经济发展关键技术难题,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高校是培养数字人才的重要阵地,针对数字经济时代技术创新速度快,对人才创造力与创新思维能力需求大的特点,高校不断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探索以优势学科建设为引领的数字经济人才培养新路径,促进各学科交叉融合,逐步形成产学研协同的数字化人才培养新路径。
四、数据要素市场规模持续扩展,体系根基逐渐稳固,为释放数字经济潜能提供新引擎。数据要素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生产力,是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和关键生产要素,AIGC(生成式AI)大模型的出现更突出了高质量大数据的重要作用。在“数据二十条”的顶层指导框架下,2023年3月,国家数据局成立,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同时地方数据要素相关政策密集发布,我国数据要素体系根基逐渐稳固,数据要素产业进入实质性落地阶段。随着数据要素市场完善,数据资产管理体系、交易市场推进,以及区块链等技术前瞻性部署,我国将迎来围绕消费者、企业和政府的数字要素需求强势增长,促进数据要素的深度加工利用,实现数字化资产的价值倍增。
转载自-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