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要素驱动新经济的“三大循环”机制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应用经济学院教授林晨发表文章《数据要素驱动的新经济形态:特征及优势》指出,在数据要素驱动下,新经济呈现出与传统经济不同的运行方式。具体而言,数据要素以“三大循环”驱动新经济的形成与发展。
一、“产品→数据→产品”的内部循环。在新经济的运行模式下,企业在为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积累大量的消费者行为数据。海量的消费者数据支撑算法,算法能力的提升促使企业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提升产品品质,发挥网络效应,从而形成“产品→数据→产品”的内部循环。通过对数据的充分利用,企业规模越大效率越高,且有不断累积循环的趋势,产生规模收益递增的性质。
二、“数据→知识→数据”的加速累积循环。数据作为全新要素投入新经济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特征在于,数据是知识生产过程的要素,带来全新的知识积累和技术进步的方式。机器基于已有数据的深度学习和分析,能够形成规律性的认识,而知识的增加能提高整个经济体的运行效率,使得社会消费品更加丰富,并进一步积累更多消费者数据。知识的积累以增大社会产出的方式使得数据要素更多地积累,“数据→知识→数据”的加速累积,形成全新的技术进步模式,推动生产力的提高。
三、“资本→数据→资本”的增长式循环。企业初始阶段较高的资本投入能够获取海量数据。通过对数据的解析与利用,推动初始阶段投入资本实现价值增值。数据能够促进新一轮的研发、数字人才的培养和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学习,起到类似“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的作用,实现资本要素边际产出增加,在“资本→数据→资本”的循环中实现资本要素的增长式积累。
为更好利用数据资源营造良好环境,首先是做好对自然垄断的规制与监管。数据要素驱动的新经济存在规模经济的特征,因此新经济中的不少产业都会具备自然垄断的特征。在自然垄断条件下,监管的重心应该从规制垄断转移到规制垄断行为上,需要建立有效的行为监管制度,在充分发挥新经济高效率特征的同时,防止垄断所导致的总体福利损失,促进资本有序健康发展。其次是确保数据安全。经济运行中产生的大数据不仅关系到个人的隐私,也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和政治安全。数据可复制的特点决定了保障数据安全是一个包含硬件建设、软件建设、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的系统工程。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为保障数据安全提供了方向指引和行动指南。
转载自-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