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商业综合体建设规模趋势分析 (下)
续接上文:县区商业综合体建设规模趋势分析 (上)——点击阅读
在实际应用中一般根据各城市的实际情况随时进行调整,以更好的符合当地商业的发展情况。
县区中心城区商业等级的划分是根据其城市空间结构、居住区规划等,将商业等级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县级商业中心、组团级商业中心、居住区(即大型社区)级商业中心。
由此可以发现县城商业中心的分布存在以下特点:
县城商业等级的划分,基本和县城空间结构相匹配。
县级商业中心一般位于县城的老城区内,其原因是经过长期的发展老城区已经集聚了一批上规模、上档次、高人气的商业服务业设施,人们更倾向于来此处消费,且相关配套更加完善。
次级的商业中心一般都分布在老城区以外。
这是因为相较于老城区,新城区在人口以及商业基础规模上不占优势,它起到的作用是为了分担老城区人口密度过大,交通拥堵的压力,促进商业均衡发展。
居住区商业中心的划分,是按照县城居住区规划以及人口密度的大小来定的。
县域商业等级划分根据我国县域商业网点的发展现状及网点规划的经验一般将县域商业体系划分为:
“县城——重点(特色)镇——般乡镇”三个等级。
各级商业设施的设置,不仅需要与地方的产业相配套,突出特色,同时还需根据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配套设置符合当地居民消费需求的商业设施。
商业设施的配套应符合实际发展的水平,着眼于当下,切记好高鸯远,同时需要建设必要的配送基地、停车场等商业配套设施。
把提升商业网点服务水平和运行质量作为商业网点建设的重点。县域商业体系层次的划分就是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中所划分的各乡镇等级和人口规模来确定的:
分为县级商业中心(位于中心城区)、组团级商业中心、重点镇及居住区级商业中心、一般乡镇及社区级商业网点。
县域商业网点布局模式结合县域商业网点的发展特点,县域商业网点的间空模布式局可总结为以下3个类型网:
零散型商业网点这一类型的商业网点在各城镇商业发展过程中存在最为普遍,一般以普通商铺的形式出现,规模一般都不大但具有较强的灵活性,服务对象也以周边居民为主,为人们提供日常生活所需的商品,它的规模往往受制于当地的人口密度以及本身的资金规模。
在各乡镇以及村庄范围内,此类型的商业网点普遍存在,也给当地居民带来了一些便利,但由于自身规模有限,使得其并不具备满足人们更进一步消费需求的能力。
因此,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此类型的商业网点也会逐步被连锁经营的模式所取代。
直线型商业网点直线型商业网点的布局在县域范围内通常以商业街的形式出现,且同行业在商业街内的集聚现象明显,容易形成主力业态不尽相同的特色商业街。
网络型商业网点网络型商业网点的形成需要具有一定的商业规模基础,因此,在县域商业网点规划中,县城作为县域商业经济发展最为繁荣的地区适合其在此布局。
因为县城往往集聚着众多有利于商业发展的因素,如交通便捷、人口密度大、流动性强、经济活动活跃等特点。
而这些因素则促就了商业网点向着点、线、面相互结合的网络型模式发展,使得商业的发展不断向此集聚,不仅有大型购物中心,同时又广泛接受如便利店等各种业态的加入,使得商业网点的核心竞争力逐步增强,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为县域内的居民提供了更多的便利。